(中國這十年)河北省長談后奧運經濟:“活”“熱”“強”“火”
(中國這十年)河北省長談后奧運經濟:“活”“熱”“強”“火”
中新網石家莊8月10日電 (崔濤 趙丹媚)在后奧運時代,河北如何大力推進后奧運經濟發展,加快打造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,培育發展賽事經濟、會展經濟和冰雪產業?河北省委副書記、省長王正譜在9日舉行的中共河北省委“中國這十年·河北”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做了相應解答。
王正譜說,河北省委、省政府專門制定了《關于加快推進后奧運經濟發展的意見》,成立了領導小組,深入做好冬奧后半篇文章,努力交出本地發展的優異答卷。目前打算做和正在做的主要是四件事。
一是讓場館利用“活”起來。發展后奧運經濟,很重要的一點,就是不讓冬奧場館“閑下來”、不讓冬奧熱度“涼下來”。河北總結完善辦賽經驗,積極申辦國內外高水平冰雪賽事,大力發展賽事經濟、會展經濟、論壇經濟等新業態,將張家口賽區打造成全季、全域的冰雪娛樂中心、冰雪賽事舉辦地以及世界級冰雪旅游目的地。
二是讓冰雪運動“熱”起來。上個雪季,河北參與冰雪運動人數超過3000萬人,民眾在冬奧熱中了解了冰雪運動。河北借勢冬奧,堅持競技體育、群眾體育和體育產業三者聯動,組織開展“健康河北·歡樂冰雪”系列雪季活動,持續推進冰雪運動進校園、進公園、進社區,推進冰雪運動“走入尋常百姓家”。
三是讓產業發展“強”起來。北京冬奧會為河北發展冰雪產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。目前,張家口有高新區和宣化區兩個冰雪產業園。河北將做好“冰雪+”文章,推動冰雪產業鏈向制造產業鏈、服務產業鏈延伸,打造國家冰雪裝備生產基地和冰雪產業集群。
四是讓文化旅游“火”起來。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區域內有25個奧運場館、21個大眾滑雪場、6項世界文化遺產、56個高等級旅游景區,越來越多的當地百姓端起了“雪飯碗”,吃起了“旅游飯”。河北將繼續打造冰雪小鎮、草原天路等更多的高端體育旅游集聚區和“網紅打卡地”,把“冰天雪地”變成群眾致富、鄉村振興的“金山銀山”。(完)